充电桩计量装置的校准方法有哪些?
充电桩计量装置的校准是确保其计量准确性、保障充电双方权益的关键环节,需遵循国家相关计量技术规范(如JJG 1148-2018《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计量器具》)。其校准方法可根据装置类型(交流桩、直流桩)和计量参数(电流、电压、功率、电能等)分为以下几类: ### 一、**基础校准原则** 所有校准需满足: - 环境条件:温度(20±5℃)、湿度(45%~75%)、电压波动≤±1%,避免电磁干扰; - 标准设备:需使用经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的**标准电能表**(精度等级高于被校装置,如被校装置为0.5级,标准表需≥0.2级)、**标准源**(模拟电压、电流信号)等; - 校准前需对装置预热(通常30分钟以上),确保稳定运行。 ### 二、**具体校准方法** #### 1. **交流充电桩计量装置校准** 交流桩计量主要针对单相或三相交流电能,核心参数包括电压、电流、功率、电能误差等。 - **(1)电压、电流基本误差校准** - 方法:通过**标准源**输出不同电压(如220V±10%)和电流(如0~32A,涵盖额定电流的20%、50%、100%),对比被校装置显示值与标准源的标准值,计算误差(误差=(显示值-标准值)/标准值×100%)。 - 要求:误差需在装置标称精度范围内(如0.5级装置允许误差≤±0.5%)。 - **(2)功率误差校准** - 方法:在不同功率因数(如1.0、0.8感性、0.8容性)下,标准源输出有功功率,对比被校装置的功率显示值与标准表的测量值,计算误差。 - 关键:需覆盖充电桩的典型工作功率范围(如1.5kW~7kW)。 - **(3)电能计量误差校准** - 方法:通过标准源施加稳定电压、电流,设定一定时间(如10分钟)或电量(如1kWh),记录被校装置累计电能值与标准表累计值,计算误差(即“走字误差”)。 - 特殊情况:需测试**潜动**(无负载时装置是否误计量)和**启动**(最小启动电流下能否正常计量)。 #### 2. **直流充电桩计量装置校准** 直流桩计量涉及直流电压(如200V~1000V)、直流电流(如0~250A)及直流电能,校准更复杂。 - **(1)直流电压、电流误差校准** - 方法:使用**直流标准源**输出不同直流电压(如300V、600V、900V)和电流(如50A、100A、200A),对比被校装置的显示值与标准源的标准值,计算误差。 - 注意:需考虑直流纹波的影响(纹波系数≤2%),标准源需能模拟实际充电时的纹波特性。 - **(2)直流电能误差校准** - 方法:通过直流标准源输出稳定直流功率(如50kW、100kW、200kW),累计一定电能后,对比被校装置与直流标准表的差值,计算误差。 - 动态校准:部分高端直流桩需测试**动态计量误差**(如电流快速变化时的计量准确性),通过标准源模拟充电机的动态输出曲线(如恒流、恒压阶段的切换)。 #### 3. **附加功能校准** - **(1)费率与时段校准** - 验证充电桩是否能按预设费率(如峰/谷/平电价)和时段正确计算费用,通过模拟不同时段的充电过程,对比计费结果与理论值。 - **(2)通信接口校准** - 对具备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充电桩,需校准其计量数据上传的准确性(如通过4G/以太网传输的电能值与本地显示值的一致性)。 ### 三、**校准周期与流程** - **周期**:根据《计量法》,充电桩计量装置属于“强制检定”范畴,通常**每年至少校准1次**,新装或维修后需立即校准。 - **流程**: 1. 外观检查(接线、标识、封印是否完好); 2. 通电预热,设置校准模式; 3. 逐项施加标准信号,记录误差; 4. 超差装置需调整(如通过内部参数修正),再次校准直至合格; 5. 出具校准证书,加贴合格封印。 ### 总结 充电桩计量装置的校准核心是通过**标准设备与被校装置的参数对比**,确保电压、电流、功率、电能等关键计量值的误差在允许范围内。交流桩校准侧重交流参数和功率因数影响,直流桩则需关注高电压、大电流下的稳定性及动态特性,两者均需满足强制检定要求,以保障充电计量的公平性。
返回顶部